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1)案例教学的历史变迁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现代案例教学法这问世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陆续在管理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案例教学法被引进,首先,案例教学法被用于管理部门、管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然后逐步在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当然,国外的案例教学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等教育界首先针对传统的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喊出了“回归工程”的呼声。与之类似,我国在同时期也进行了教育改革,例如,大学合并、专业拓展、扩大招生等。针对这种宽知识面的教育模式,很多工科院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丰富与强化工程教育与专业教育,工程案例教学法就是这其中的措施之一。
工程案例教学法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到工程实际,从而弥补其他教学手段的缺憾以及缩短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以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对于工程教育的要求,也能够体现"面向工程"工程办学的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
(2)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优势
关于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工程案例教学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很好地结合,从而有利于提高工科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程去哪里来源于实际生产或工程实践,它们是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工程案例的剖析可以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能够引导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剖析具体工程案例来体验工程实践或这体验生产实际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这样,就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既激发了所学知识,也获得了实践经验)。于是,就有效地培育了同学们综合利用专业知识来独立工作,发挥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第二,工程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工程案例剖析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分析讨论,相互提问与解答,能够自然地引导他们去寻找蕴含在案例背景材料中的相关知识,这样同学们就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寻知识、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从而体现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中心地位与主体地位,其结果是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第三,工程案例教学法有你与增强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工程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以辩证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探讨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启发和批评。这有助于听同学们串联有关知识的要点、解答疑难,然后通过同学的集思广益、热烈讨论来完成最终的剖析报告。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思维学习态度,敢于发表个人观点。当然也有助于提高分析个案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工程案例法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与生互补、教与学相辅”,这种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既要选择好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而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挥,以获得最大的收获。由此看来,案例教学法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五,工程案例教学法有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工程能力与教学水平。工程案例教学法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求具有比传统讲课方式具有更高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台以及教学责任心。这样一来,任课教师既应当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所以,案例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同时要求任课教师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现状与工程实践,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从企业和社会实践中寻找事宜教学的案例。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地推陈出新,最终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第六,工程案例教学法可以与其他教学手段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工科课程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唯一的或所谓完美的教学方法存在,古人云“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所揭示的正是这个哲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不能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在这里,工程案例教学法应当与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例如,课堂授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实习、实验教学)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培养工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长森.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案例分析[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