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与第310页中“陶瓷”的补充解释

       陶瓷是古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尤其是中国古人对于陶瓷业的贡献极大。

       后来,陶瓷业拓展为硅酸盐材料行业,再以后便发展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在英语国家,人们一直用Ceramics这个词来表示这类材料,意思为“经过火烧制后而获得的物品”,即“火之物”之意。该单词最早传到中国时,当时还没有硅酸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这样的概念,因此被当时的英汉字典编撰为“陶瓷”,而且一直保留至今,这就是教材第309页中所述的“广义上的陶瓷定义”之缘由。

       就真正的“陶瓷”概念而言,陶瓷这个词是由“陶”与“瓷”这两个字构成,即陶瓷是由陶器与瓷器这两大类材料制品所组成(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材料制品叫作:炻器)。

       陶器的空隙率高(致密度较低),故而吸水率较高。人类制陶的时代很早,也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瓷器的空隙率低(致密度很高),因此吸水率很低。瓷器的发明是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世界普遍认为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例如,英语中就借用瓷器(china)来称呼我们伟大的中国(China)。经有关学者考证,中国人发明瓷器的时间比欧洲人早一千多年,中国的瓷器技艺在宋朝达到了顶峰。

       瓷器的原料是瓷土。最常见的瓷土是高岭土,这不是一般的黏土。虽然高岭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然而,五大古代文明(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古埃及以及古美索不达米亚)所在地,只有中国有高岭土。而高岭土储量最大的美洲地区因文明时代到来太晚,所以,有料却用不上。另外,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即两河流域)则没有足够的树木来供给燃料。

       烧制瓷器需要很高的温度,这是因为瓷器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将高岭土烧成为半熔岩的状态,然后冷却凝结为瓷器(即瓷器中含有玻璃体),瓷器的最高烧制温度需要控制在1100℃~1300℃,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高温持续时间。

       瓷器的致密度比陶器高很多,因此在抗渗水性(低吸水率)方面瓷器优于陶器。

       关于抗渗水,陶瓷表面釉层的助力作用更大。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中国古代陶工在烧制陶瓷时,无意中发现了木炭屑偶然溅到了炽热瓷器表面会形成釉。当然,形成釉面的反应要在很高的温度下且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才会出现。

       有趣的是:一开始,釉不仅没有给古代陶工们带来惊喜,相反,他们认为:原本白净的瓷器表面沾上褐色的黏稠物很不好看。然而,烧出来的沾釉瓷器却具有很好的防水功能,这也成了古代陶工们的一个意外发现。后来,古代陶工们经过很多次试验,终于发现了可重复烧制包釉瓷器的方法:在被烧制之前,陶坯先浸泡在添加了草木灰的石灰浆之中,然后再拿出来去烧,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表面就有了一层釉面。后来的釉层不仅有防渗水的作用,也有艺术的效果。

       瓷器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创造,这个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让我们向这项伟大发明致敬吧,也让我们借用CCTV这个平台来点击链接“瓷器赞”,从而让视觉感受一下瓷器的绚丽美貌!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Copy Right 建议使用IE Version 6.0以上版本 屏幕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