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1.3 关于“窑”与“炉”的理解

     

       在汉语中,“窑”和“炉”的起源都与人们的饮食有关。在人类史上,的发现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这是因为,人们感觉到:用火烧过或加热的食物,其口感会更好,也更容易消化。于是,人们逐渐地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走向“食用熟食”的文明时代。从此以后,窑和炉就作为生活必需品也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真正地弄清楚“窑”和“炉”这两个字的根源,则有必要看看这两个字所对应的繁体字:

      “”的繁体字是“”,《説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窯,燒瓦竈也。从穴,羔聲”。

      “”的繁体字是“”,《説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爐,火所居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既有游牧民族,也有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通常以火烤肉为食,字所表示的正是在洞穴(部首“穴”)里面,有一只羊被用来烧烤(因为该字最下面的四点“  ”表示熊熊燃烧的火焰)。

       农耕民族一般是以五谷为食,字的左侧就表示用来加热食品;在该字的右侧,最下边的“皿”表示器皿(即),上面的“田”表示从田里收获到的农作物(即五谷),再上面的 “七”则表示七星灶(古代的烧水灶,它因为具有7个喷火口来加热水壶而得名,参见图1和图2),当然,最上面的“”则表示锅盖

                         

 图1 江浙沪地区的七星灶(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特表谢意)

 

                                      

 图2 北方地区的七星灶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特表谢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管是“窑”还是“炉”都表示将生的物品转化为熟的物品,而且是不可逆的(即在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这就是“窑”和“炉”的本意所在,即窑炉注重两个条件——高温与化学变化。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解释,请参阅本教材第2页的页末注释①。

       汉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汉字是象形文字,通过对汉字的结构的分析,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其内涵所在。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Copy Right 建议使用IE Version 6.0以上版本 屏幕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