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地基又叫做:窑炉基础。窑炉地基的施工是整个窑炉建造工程的序幕,只有当窑炉地基施工完成以后,才能够开始窑体的砌筑。
承受着建筑物总压力的构筑物之总称,便是该建筑物的地基。
作为地基的土有5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黏性土与人工填土。
① 岩石
岩石是指颗粒之间牢固连接,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缝的岩体。按照坚固性的不同,岩石有硬质岩石或软质岩石之分。按照风化程度的不同,又有微风化岩石、中风化岩石与强风化岩石之分。
② 碎石土
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颗粒含量超过50%的土。按照密度的不同,碎石土分为密实型碎石土、中实型碎石土与稍密型碎石土。
③ 砂土
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塑性指数(指:泥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符号:)不大于3的土。
④ 黏性土
黏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3的土。按照工程地质特征的不同,黏性土分为4大类:老黏性土(第四纪全新世之前形成的黏性土)、一般黏性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黏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在静水或缓慢流水中沉积且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黏性土)、红黏土(碳酸盐类岩石经过风化残积而形成的黏性土,通常呈褐红色、棕红色或黄褐色)。
⑤ 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包括素填土(由碎石、砂土、黏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经过分层压实的叫做:压实填土)、杂填土(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的填土)、冲填土(由水冲填泥砂而形成的填土)。
由于大部分工业窑炉属于低层建筑物,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不大(一般不大于1 MPa)。因此,除了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其他软弱地基(由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不能作为工业窑炉的地基以外,其他的地层都可以在其上直接进行窑炉地基的施工。
对于不能满足其上载荷对地基要求的软弱地基,通常采用回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或素土的方法加以改性,并且分层夯至密实。对于膨胀黏土、湿险性黄土等特殊地基,则需要按照有关建筑规范慎重处理。
按照施工材质的不同,窑炉地基的施工通常分为:灰土地基的施工、砖石砌体地基的施工、钢筋混凝土地基的施工。
另外,对于地下水位高且必需建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地基,还必须要有防水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国林,陈功备. 窑炉砌筑与安装[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