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教材的自评价
   热工设备”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教材《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就是为本课程所配套的优质教材。
  作为本教材的编者,在具体编写过程中,一直坚持着以教学为核心”、以“教书育人为本”、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的主要方针。
  作为一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所用的教科书。本教材奉献给读者的是:本领域内热工设备及技术方面“崭新而丰富的内容先进而实用的技术”。
  作为一部面向新世纪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注重材料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所遵循的“面向一级学科,立足二级学科“这一基本思想:面向一级学科就是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与其他二级学科的联系、交叉与知识共享(尤其在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新型能源材料方面注重与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的融合与借鉴);立足二级学科就是本教材的内容仍以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结构性建筑材料、耐火材料、高科技功能材料为主线,辅助一些专用的无机材料)领域内的热工设备与技术为核心与主体。
  作为一部主供本科教学用教材,我们全体编者十分注重现代教育思想体系所坚持的宗旨:追踪学科发展、强化学科交叉、课内外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在追踪学科发展方面,本教材在各章的最后列出了与该章内容相关的网站与参考文献(按照中外文、图书论文、作者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这就使得读者在掌握基本原理与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动态地跟踪有关领域内的发展动向;在强化学科交叉方面,本教材首先强调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的内涵与共性,然后对其外延鼓励(在必要的地方也提示)读者寻找其联系点与相互交叉点;在课内外相结合方面,本教材本身就是学校内基础知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设备技术优化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与技术进步的窗口;在加强素质教育方面,热工设备自身就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产物,对其讲解实际上就是加强实践学习与强化素质教育。
  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也遵循材料专业改革的正确方向:面向世界、面向前沿、面向行业,并将这三条作为本教材编写的一个宗旨。面向世界是指:本教材将国际上近期公开发表或发布的相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思想融入其中;面向前沿是指:本教材将目前先进的材料热制备技术作为专门的章节包含在其内;面向行业是指:本教材的核心内容仍以水泥工业、玻璃工业、陶瓷工业为主,着重传授行业内所需的有关热工设备、热工技术、设备设计与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一个完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教材的编者们也注意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教材的衔接。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有关交叉点,也尽可能避免有关空白点。而且,其编写还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性与发展性:历史性是指首先将有关领域内主流热工设备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发展性是指根据人们对主流热工设备认知水平的阶梯式发展与当时社会需求的协调关系,有层次地讲解相关的热工设备。二是先进性与广泛性:先进性是指将最新公开发表和正式公布的新设备、新技术有机地整合在本教材中;广泛性是指将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内尽可能多的热工设备与技术包含在本教材中。三是统一性与权威性:统一性是指各章(尤其是第2~4章)按照统一的模式、笔锋进行编写,从而增加本教材的逻辑性与协调性;为了提高本教材的权威性,不仅组织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内熟悉有关业务的技术人员、专家进行编写,还邀请各章节相关领域内优秀的专家代表独立评阅,并根据反馈建议认真修改、精益求精,从而提高其科学性、严谨性与可读性。
  总之,本教材考虑到了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方向、考虑到了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教育、考虑到了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考虑到了所授内容的科学布局。因此,我们真诚地希望:第一,本教材成为一个宣传员,向读者宣传:节能环保的理念、科学实用的原理、结构合理的设备、增产降耗的技术、开拓创新的设计、均衡稳定的操作;第二,本教材成为一个播种机:通过本教材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愿望、科学革新的思想、优质稳定与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合理优化的设备结构、为材料发展而贡献的态度植根于受教育者的脑海之中。希望这些理念能够作为种子,经过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后孕育发展。这样,在需要他们发挥才能时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编写本教材的真谛所在;第三,本教材成为一块路标石:使受教育者沿着正确、科学的轨道,快速而不彷徨、振奋而不颓废地向着美好的未来攀登。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的编者都是长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内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但因编写经验不足,虽加倍努力,但个别错误在所难免。因此,衷心地欢迎更多读者的意见。对于进一步提高本教材质量所馈赠的中肯建议,也特表谢意!
  另外,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成就与实用技术,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还大量阅读和参考了相关的图书、论文、科研成果、设计资料等,对于所有这些专家和科技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再次均表示真诚的谢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Copy Right 建议使用IE Version 6.0以上版本 屏幕分辨率1024×768